星期日, 4月 13, 2008
舊文章4
為什麼要理財?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實現對自己錢的權利與義務,使用錢是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.正常的理財是不會帶來什麼大富大貴,那能提供的是一個平淡無慮的人生,帶給你一個"簡單生活".先把錢分成三塊:1.花用 2.預備金與保險 3.投資首先先看看你一個月可以用多少錢,計算生活上必須用的東西,先做出一個預算,最好不要再開始工作時就讓自己陷入車房及奢侈品的消費中,每個禮拜 記帳,每個月後作結算,並且檢討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,另外買東西都要有價值增減的考量,買部車車的價值是年年遞減,買棟房要考慮房價現在是否在高點. 之後每個月都會剩一些錢,把錢先分一些出來預備金與規避風險,存一部分得預備金,這筆錢可以用來應急與保持流動性,或是規劃未來要買的物品或投 資(如車房等等).此外天有不測風雲,針對會造成重大支出的嚴重事件作出規避風險的處置,一般來說通常都是針對意外疾病及死亡來做保險的規劃,每個月大約支出 1/10到1/6的收入來做保險的工作.(慎選保險商品:終生保險聽起來很好,但這比一些長期保險如三十年期保險,的費用來的高出不少)有些人會用儲蓄險或房子來強迫自己儲蓄,除非是非常沒有定性的人,否則就流動性而言,這兩項並不是很好的預備金儲蓄方法.投資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考慮到"萬一虧損不要讓自己損失太重",千萬不要負債投資,應該是考慮完所有的花費與預備存款,再利用剩下來的錢作一些小 額的投資,千萬不要有一夕致富的想法,不要去操作自己不熟悉的工具(如衍生性商品),抓自己可以承受損失的能力,選擇工具來做投資,第一個目標應該是超過通貨膨脹,"指數"是個不錯的商品,但是再好的商品也是可能讓你虧損. 最後再次強調,理財並不如外界所想的可以讓你邁向富有之路,但是卻可以讓你比較平順的過一生,"簡單生活"才是要強調的目標.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