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4月 13, 2008

舊文章4

為什麼要理財?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實現對自己錢的權利與義務,使用錢是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.正常的理財是不會帶來什麼大富大貴,那能提供的是一個平淡無慮的人生,帶給你一個"簡單生活".先把錢分成三塊:1.花用 2.預備金與保險 3.投資首先先看看你一個月可以用多少錢,計算生活上必須用的東西,先做出一個預算,最好不要再開始工作時就讓自己陷入車房及奢侈品的消費中,每個禮拜 記帳,每個月後作結算,並且檢討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,另外買東西都要有價值增減的考量,買部車車的價值是年年遞減,買棟房要考慮房價現在是否在高點. 之後每個月都會剩一些錢,把錢先分一些出來預備金與規避風險,存一部分得預備金,這筆錢可以用來應急與保持流動性,或是規劃未來要買的物品或投 資(如車房等等).此外天有不測風雲,針對會造成重大支出的嚴重事件作出規避風險的處置,一般來說通常都是針對意外疾病及死亡來做保險的規劃,每個月大約支出 1/10到1/6的收入來做保險的工作.(慎選保險商品:終生保險聽起來很好,但這比一些長期保險如三十年期保險,的費用來的高出不少)有些人會用儲蓄險或房子來強迫自己儲蓄,除非是非常沒有定性的人,否則就流動性而言,這兩項並不是很好的預備金儲蓄方法.投資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考慮到"萬一虧損不要讓自己損失太重",千萬不要負債投資,應該是考慮完所有的花費與預備存款,再利用剩下來的錢作一些小 額的投資,千萬不要有一夕致富的想法,不要去操作自己不熟悉的工具(如衍生性商品),抓自己可以承受損失的能力,選擇工具來做投資,第一個目標應該是超過通貨膨脹,"指數"是個不錯的商品,但是再好的商品也是可能讓你虧損. 最後再次強調,理財並不如外界所想的可以讓你邁向富有之路,但是卻可以讓你比較平順的過一生,"簡單生活"才是要強調的目標.

舊文章3

接下來要討論的投資1.目的: 為什麼要投資?為了增加未來的財產以供使用.2.報酬: 當擬定投資策略時要先考慮到這筆投資我需要多少的報酬?而報酬是分成一段時期所需要的:比如說出國留學的費用,或是小孩的教育費用等,以及將其加總所成一 生需要的總費用,3.工具: 我需要些什麼工具? 一般常見的工具:由風險低至高:政府債券→一般債券→基金→股票→融資融券→期貨→選擇權所需要的報酬越大,需要使用風險越大的工具,賠錢的可能性與賠錢金額也越大.
4.該怎麼作:我有沒有操作工具的能力?很複雜是嗎?大部分人投資不利的原因不外乎:1.不懂自己要什麼?

舊文章2

二.保險與準備金:為什麼要存錢?就是為了未來的消費,為著有一天可能需要到的消費.這是一種經濟學上的跨期模型,為了支付未來的消費,所以我們必須將一部分現在可以去消費的份量,轉去未來消費.與第一篇不同的點在於,那時的消費著重於當下,但是這裡放進了未來,因為人並不是消費一次就結束了,人是不斷的消費直到死去!需要存多少錢?這就需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:退休金?小孩的教育費?那保險呢?保險就是一種分散風險的做法,沒有幾個人可以獨自負擔重大意外疾病死亡所導致的損失,試想如果家裡的經濟支柱倒下的話,這個家可能頓 時進入經濟困頓,所以需要保險,需要藉由這項工具來買那”萬一”.這邊的建議:1.將自己的消費需求作出分期,試算一下每一期所需要的資金,為每一期資金作出規劃.(如幾歲要結婚需要多少錢?幾歲要生小孩多少錢?幾歲要退 休多少錢?)2.不要鐵齒,去買一些適合自己的保險(這可能是困難的部分,一般人都不知道自己應該買多少保險)3.消費時永遠考慮未來,當你想買一個LV的包包時,想一下如果不買的話這筆錢可以有怎樣的運用!

舊文章2

二.保險與準備金:為什麼要存錢?就是為了未來的消費,為著有一天可能需要到的消費.這是一種經濟學上的跨期模型,為了支付未來的消費,所以我們必須將一部分現在可以去消費的份量,轉去未來消費.與第一篇不同的點在於,那時的消費著重於當下,但是這裡放進了未來,因為人並不是消費一次就結束了,人是不斷的消費直到死去!需要存多少錢?這就需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:退休金?小孩的教育費?那保險呢?保險就是一種分散風險的做法,沒有幾個人可以獨自負擔重大意外疾病死亡所導致的損失,試想如果家裡的經濟支柱倒下的話,這個家可能頓 時進入經濟困頓,所以需要保險,需要藉由這項工具來買那”萬一”.這邊的建議:1.將自己的消費需求作出分期,試算一下每一期所需要的資金,為每一期資金作出規劃.(如幾歲要結婚需要多少錢?幾歲要生小孩多少錢?幾歲要退 休多少錢?)2.不要鐵齒,去買一些適合自己的保險(這可能是困難的部分,一般人都不知道自己應該買多少保險)3.消費時永遠考慮未來,當你想買一個LV的包包時,想一下如果不買的話這筆錢可以有怎樣的運用!

舊文章

前天跟朋友聊天發現現在雖然所謂的理專之類的充斥的市場上,但是一般大眾對於錢的使用觀念有著不大清楚的觀念,所以寫這些文章來做個簡單的闡述
一.消費:這是最基本的東西,我們所有對錢的觀念就是為了花用,不管你是先消費後付款,先存錢後買東西,還是投資為了更大的財富,其目的都是為了消費. 消費要分成幾個面向來組成:1.本身的主觀因素:我為什麼要消費?這牽扯到這項消費的必要性,這項消費是生活上的必需品,還是純粹滿足炫燿流行的奢侈品?為什麼有的人就是存不到錢?就是因為無法拿捏住消費心 理,過度消費奢侈品,因而導致貧窮.2.環境的客觀因素:我可以花多少錢?每個人的經濟情況,收入都有所不同,能花的錢就是自己的預算,一如政府每年都在審預算,個人也應該隨著自己的情況作出量力而為的預算使用,有看 過興高采烈的去買新車,卻因為養不起而忍痛賣掉的例子吧!作出超過自己能力的消費是打擊自己最好的方法!這邊的建議:讓自己養成記帳的習慣,定時檢查自己的消費內容

失敗交易小計

.抱不住得"
曾經在
06年底買進這支股票,當時買進價為25元,估它eps可以賺上4元,目標價為40-44元,原本一直擺著不管,當價格悄悄上到30多元時,因為一直看盤,負面情緒上升,害怕獲利回吐,恐懼看法錯誤,將它賣出,結果該股達成目標價.

.胡亂的放空
今年選舉前,先放空營建股,接下來加空金融與大盤,下場自然很糟,這次交易犯了很多的錯:
1.
操作不熟的工具:平時我是不太放空,放空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事項。
2.
看錯行情不回頭,剛開始作空營建時已經是虧損狀態,沒有檢討,反而加空,
導致虧損擴大。
3.
忽略整體盤面的問題,僅以景氣不佳為由放空(甚至沒有很多的資料可以支持這
個論點
),忽略其他影響盤面的事項(如政治),虧損該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