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4月 30, 2005

誘因

經濟學中,被認為推動成長的一個相當重要原因便是[誘因],因為有了誘因便有了驅動人們向前進的動力,換言之不論是個人或是組織,有了誘因便有著向前邁進的原因與目標,一個組織要是沒有誘因僅僅只有處罰,因為處罰沒有創新的動力,因此組織是不會有前進的動力的,處罰僅僅能防止退步,且一但處罰到出現了彈性疲乏,處罰的這項功能也失去了,反觀要是有著誘因就會有著向上提昇的動力,古老的騾子與胡蘿蔔和鞭子故事就是誘因與處罰的例子,鞭子僅能讓騾子維持走動,要讓騾子前進需要的還是有胡蘿蔔的誘導,而現代企業用的股票分紅或是選擇權,也可以被視為一種誘因,因此如果身處在一個缺乏誘因的地方不彷想想,這個組織的未來性如何!?

星期日, 4月 17, 2005

做自己認為對的事

這幾天有人跟我講了這句”做自己認為對的事”,這個在現實社會中已經快被遺忘的話.姑且先避開”什麼是對的事”,這項是主觀判斷的事物.但是在實際生活上我們到底作了多少自己認為對的事?很多事是不是我們將自己的判斷收了起來,把自己的勇氣藏了起來,為了種種的原因,放棄自己覺得對的事,去做那些自己覺得不對的事,失去了獨立自主的權利.也許為了生存,我們有時迫於現實,而不得不如此,但是久了以後,一點一滴失去自我的感覺,有一天會不會驚覺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個獨立的完全體,而後悔不已.

星期日, 4月 03, 2005

迷信

這一陣子,從手的受傷開始,發生了一連串衰運的事,讓人有種應該是最近運勢很糟的感覺,但是命運這種東西,實際上是很難以驗證的,可是它卻會影響著人的決策,比如說'最近運勢很好,我可以去做某項投資'如此一來這種心理層面的變動便影響了決策,這是一種非客觀性的判斷而下的決策,甚至嚴格的來說它是屬於非理性的決策(理性或非理性,與主觀與客觀的介分這又是另一話題),我們可以思考一下,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你週遭的人所做的事有多少是屬於不理性的?如此一來我們真的可以認為人的決策是理性的嗎?